悠悠千年大运河,领航水运赋新声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布展陈列
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隋唐大运河因洛阳而开凿,故有“运河之心”的说法。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凿通济渠,5年后,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中国大运河被视为世界水利史上的里程碑。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项目。该馆坐落于洛阳市老城区瀍河入洛河口西北角,该馆自开工到建成开放历时近2年,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内设展览陈列、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天禹文化集团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展陈施工工程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为项目提供工程施工与设计提升服务。天禹文化的服务团队在馆方与专家的指导下,对展览资料进行梳理。展览多处采用场景复原、沙盘、多媒体及虚拟成像互动等形式增强展览的叙事性,最终展览陈列效果收获业内外认可。
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出发点,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
博物馆展厅分为三层,序厅(600㎡):“天工开物 国运泱泱”1000㎡大型浮雕(中国博物馆室内最大砂岩石浮雕),和扬帆千年大厅组成,以洛阳城为中心在中国版图内向南北展开的大运河(动态LED屏幕)两端余杭和涿郡的宏大叙事,是整个展览的写照。
一层、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三个基本陈列展厅(3450㎡),其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天工国运 一统华夏(450㎡),第二部分 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1150㎡),第三部分 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600㎡),考古展厅(800㎡),第四部分 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450㎡);共展出精品文物400余件(套),讲述由隋唐大运河带来的都市繁荣和文化交流,展示位于隋唐大运河中心的洛阳的城市地位及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和技术成就对中华文明进程的促进,及隋唐大运河的世界申遗过程。
三层“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厅(450平米),和“城与运地标系统”大型360°环幕展厅(450平米),用多媒体新技术和视听体验互动、分别讲述运河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中国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一部分: 天工国运 一统华夏
此部分重点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以大运河的开凿为中心,生动讲述了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的营建、大运河的开凿及运河上的水工传奇。
第二部分: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
此部分重点讲述了隋唐大运河的运转。以大运河的运转为中心,呈现了运河的漕运体系及因漕运而生水运仓储、水上交通工具、各色商品。
第三部分: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
此部分内容重点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经济文化。通过搭造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以隋唐洛阳城、南市场景和诗画运河、运河非遗互动的形式,形象展示了隋唐大运河上的经济文化。
第四部分: 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
重点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以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为中心,通过文字、影片和互动的形式展示了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运河风光、国家图书馆里的运河等内容。
展览亮点
亮点二:镇馆之宝——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2013年9月,这条20米长、3米多宽的明清沉船在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义井村西南,洛河北岸的滩地上发现,被命名为“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所在的位置就是隋唐大运河的漕渠故道,充分证明了洛阳汉唐漕运体系历经千年不衰。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起点与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国脉发展的辉煌里程。如今,随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大运河文化遗产拥有全新的保护展示平台,它将成为河洛大地上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为讲好大运河的“洛阳故事”、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天禹文化的工程施工团队不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作内容,还在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提升,最终将生动的展览效果呈现给广大观众,为运河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贡献出一己之力。未来,天禹文化集团将紧跟博物馆领域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展览作品的学术性与品质感,为赋能文化自信做出更多努力。